步群就笑,“听着怎么那么像义军啊?”
其他几个人都乐了,大家都是从隋末乱世爬出来的,当然知道义军是怎么回事,可契丹人活不下去了吗?也许吧……
这些年突厥从契丹各部抽调的附从人马着实不少,再加上每年进献给突厥的牲畜,日子过不下去倒也正常。
按照中原的说法就是官逼民反,那可不就是义军吗?
唯独宇文歆翻了翻眼皮,除了窦轨,这里的几位在他看来没一个好东西。
步群以前只是一介小卒,估计是几辈子做了不知多少善事才让如今的他撞了大运,投生在了当今陛下麾下。
薛万彻出身河东薛氏的京兆分支,勉强算是关西的将门世家,只不过薛氏出了薛举,薛仁杲父子,把关西祸害的不轻,所以薛氏在关西名声算是臭了。
即便薛万均,薛万彻再是根正苗红,也无法消除关西世族的怨气,没办法,薛举父子在陇西起兵,席卷了半个关西,差点没把关西世族的根都给刨了。
张公瑾是敦煌张氏后人,迁居中原多年,算是官宦之家,只不过河南人多为北齐余孽,隋末又从贼者众,关西人向来瞧不起他们。
宇文歆这些年兢兢业业,早已稳住幽州局面,只是当年李破率军攻幽州罗艺,得胜之后迁幽州之民入代州。
这给幽州造成了非常严重的打击,如今在宇文歆努力之下,收拢了一些流民,之外他还在窦建德败亡之后,争取到了一些窦建德的败军充于幽州。
再加上幽州的驻军也在屯田,这几年倒是把幽州荒芜的田地大多都给开垦了出来,有了粮食产出,接下来就是轻徭薄赋,鼓励生育之类的长远功夫了。
这些事情他当初主政雁门的时候已经熟的不能再熟,于是便耐心以涿郡为中心,慢慢的经营整个幽州之地。
前两年朝中传出召各路总管回京的消息,宇文歆暗自窃喜,他在外多年,无论功劳还是苦劳都已足够,回京之后,最少最少也是执掌一部的三品高位。
像凉州总管范文进,回京述职以后,一跃便是一品侍中,那是得了殊遇,就算宇文歆再自负,也不会认为自己的功劳能比得上范文进。
那人几乎是孤身去到凉州,不但在那里做了高官,最后还说得凉州豪强降唐,几乎是独力平定了西北之乱。
随后又助张伦灭掉了吐蕃,其人之功,几乎不下于李靖,温彦博,甚至犹有过之,足可谓大唐诸位开国功臣当中数一数二的人杰。
…………
“契丹,野人尔,哪堪一个义字?”宇文歆道。
步群也不愧是步群,嘿嘿一笑,嘟囔道:“契丹人现下呆的地方,是当年鲜卑故地吧?”
任宇文歆城府再是深沉,听了这话也是心中大怒,他这里刚说了契丹人是野人,步智先就说那是鲜卑故地,那鲜卑人岂非也是野人来的?
拓跋,宇文,慕容等姓氏,都是鲜卑贵姓,同样也是由当年鲜卑部落的名字而来,如今只要冠以如此姓氏的,都是正经的鲜卑后裔。
开皇年间,杨坚雄才大略,有鉴于鲜卑人作威作福,却桀骜难驯,时不时便有作乱之举,于是大举推行恢复汉姓。
于是鲜卑人的部下们多数都有了汉家姓名,也不再按照鲜卑部族传统,接受鲜卑贵族辖制,鲜卑贵族们渐渐失去了割据所需的实力,天下遂安。
鲜卑人的做法,其实和后来的八旗制度差不多,八旗旗主们最终也在皇权威压之下失去了兵权,只剩下些铁帽子王混吃等死。
如今改朝换代了,鲜卑余孽们纷纷改姓,只是像宇文,独孤这样的鲜卑大姓,依旧是有着很广泛的影响力,是尊贵的代名词。
宇文歆其实和其他残存下来的鲜卑人差不多,对于族群之别早已没那么执着,他母亲就是汉女,他自己娶的也是琅琊王氏的旁支女儿。
照这个趋势下去,汉化也就是两三代人的事情。
可步群接二连三的撩拨,早就让他很是不快,如今又辱及姓氏,宇文歆不由瞪起了眼睛,头顶上的火苗是越窜越高。
所幸在他将要发作之前,张公瑾道:“就是说嘛,鲜卑人的故土怎么能让契丹野人久占?朝廷真的无意让咱们出兵?
薛将军的骑兵跑的快,朝发夕至,不比尉迟将军那边便利?”
有了张公瑾插科打诨,宇文歆面色难看的哼了一声,不再多言,毕竟步智先这混账东西跟随皇帝日久,据说很得宠信,不到万不得已,他是不愿意得罪这厮的。
看来回去得多削几块木头,才能让心静下来了,要不走走皇后娘娘的门路?尽早回京述职?
当初在晋地的时候,他在李破面前说话的机会不多,也未能展现出自己的才能,倒是皇后李碧曾经留守雁门,打交道的时候多一些,相处的还算不错。
不过这是他给自己留下的一条后路,不到关键时候他不想用出来,所以这个想法只是在他脑海中一闪而过。
看了看嘴巴臭不可闻的步智先,宇文歆打定主意,这厮再说什么他都当放屁就是,绝不跟此人一般见识。
于是顺着张公瑾的话音道:“大军即出,怎能无有一点斩获?既然契丹崽子不知死活,那就只能拿他们来祭旗了。”
说法有点牵强,可步群却是马上点头赞成道:“这话有道理,大军一动,不见血怎么行?不然徒劳往返,太伤士气。”
小主,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,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,后面更精彩!
喜欢北雄请大家收藏:(m.kanshugee.com)北雄看书阁更新速度全网最快。